脱胎换骨
tuō tāi huàn gǔ
出处:宋·葛长庚《沁园春·赠胡葆元》:“常温养;使脱胎换骨;身在云端。”
五笔:EERM
释义:原为道家语,指修道者得道,就能脱凡胎而成圣胎。现多形容通过教育改造,根本改变一个人的立场和世界观。也比喻重新做人。
- 脱胎换骨 [tuō tāi huàn gǔ]
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转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
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,真是~,神爽体健。 ◎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
脱胎换骨,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,就能脱下胎,换上骨。现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,重新做人 。元 乔吉 《折桂令·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》曲:“返老还童,脱胎换骨,饱养烟霞。”《警世通言·假神仙大闹华光庙》:“凡人成仙,脱胎换骨,定然先将俗肌消尽,然后重换仙体。此非肉眼所知也。”毛泽东 《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》:“我们说要脱胎换骨。”
洗心革面 换骨脱胎 伐毛洗髓 重新做人 换骨夺胎 洗手不干 咸鱼翻身 伐毛换髓 化茧成蝶 破茧成蝶 执迷不悟 死不改悔 怙恶不悛 本性难移 旧瓶新酒 顽固不化脱胎换骨 > 点击查看接龙